close

打工度假,其實是「體驗」、「度假」多於「淘金」。最近國內媒體對打工度假成台勞的報導,忽略了在旅途中對人格養成的正向影響,而只把重點放在「打工」,選擇性地報導比較有爆點的「賺大錢」及「台勞」面向,其實傷害了將打工度假視為夢想,且認真體驗當地生活的其他背包客。

對許多人來說,家境並不允許其出國留/遊學,也沒有國外就職的機會,但卻仍有著在異地生活的渴求,申請容易、沒有名額限制的澳洲打工度假,即成為一魚多吃的好方案。一方面不會造成家中經濟負擔,另一方面也比單純旅遊更能貼近當地文化與生活,近年來成為卅歲以下青年熱門的生涯選擇之一。

但這項制度的美意,卻在媒體選擇性報導下逐漸被扭曲,再連結上台灣當前就業環境不佳的事實,成為「年輕人皆去澳洲淘金」的簡化解答;無視多少背包客朋友分享其追夢的勇氣、堅持的決心、抗壓的韌性、逆境的激勵…,這些對於往後人生的幫助,又豈止幾桶金能取代?

澳洲薪資的確較高,但如依當地人的生活方式,其實也不過剛好,只是因為台灣人節儉的性格,才能使存款不斷增加。更多的打工度假者,看到的是合理的工時、更有品質的環境、以及不一樣的生活型態,引導著每個人不受限於固有的台灣社會規範,往更多的可能性走去。

在澳洲打工度假的生活,也打破「唯有讀書高」的舊有思維,年輕人們彎下身段去體驗各式各樣的工作,面對不同種族、不同國籍、不同職位的工作者,更能學會尊重與包容,並對自己的工作認真,對自己負責。

在旅途中接受到的文化衝擊,打開台灣人封閉的世界;遇到不同價值觀的洗禮,讓人進一步思考,自己想要的未來;因為了解、因為察覺,人生有了更多的選項與彈性。學著獨立、學著堅強、學著與不同背景的人和諧相處,無形的資產滿滿地裝進了背包客的行囊中。

或許帶回的不是大筆金錢,但卻是一輩子裡最值得珍惜的寶藏。

 

 

 

全文投稿於2012/09/14 聯合報 民意論壇版~

http://www.udn.com/2012/9/14/NEWS/OPINION/X1/7362347.s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chiC 的頭像
    ChichiC

    Life of Ingrid

    Chich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