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視名嘴說著學子畢業後都到澳洲打工賺錢,因為政府不照顧。
網路名人引用多年前的資料,說著一周可存900澳幣,稱呼那是勞力輸出的「年輕人悲歌」。
媒體不斷報導著大家到澳洲淘金賺銀,名校畢業生變澳洲屠夫…。
或許正因為身在其中,所以很難視若無睹,也因為深知所報導出來的並非全貌,所以更希望大家不要被誤導。
但…,比起努力在分享澳洲生活的我,朋友們似乎更相信媒體報導的淘金夢。
比起我所說的遇到很多善待我的人,朋友們也似乎更認為他們只把我們當台勞。
我必須要說…,
當你覺得自己是台勞、是低下一等的人,
那是因為你也根本就認定那些遠離自己國家到台灣工作的人,是比自己低下一等的人,
當你自己本身就有歧視時,就更看不起自己所處的環境。
當你覺得當勞工是對大學畢業生的一種污辱,
我想,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台灣的傳統產業找不到新血,
因為大家都覺得那是一種「低下」的工作。
的確,台灣的就業環境不良,
但把這個原因設定為所有年輕人出走打工度假的理由,
也未免太簡化了許多人的夢想。
夢想是什麼?
是一些經過蘊釀和沉澱才會出現的想法,
是一些經過努力和掙扎才能完成的事,
是一些經過失敗和再站起才能得到的東西。
把澳洲打工度假(非淘金夢)當夢想的人,
我想或多或少都會在這段旅途中體驗到很多的酸甜苦辣,
訓練自己下決定、要自己更快的從挫敗中站起,
試著跟不同文化、價值觀、生活方式的人溝通…,
也學會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彈性與選項。
過程中,看到不同國家的人的生活方式,
也能激發自己進一步去思考想要怎樣的未來、怎樣的生活,
甚至怎麼去教育自己下一代的想法。
這些是在安穩的國內生活中,
我們可能要花上數十年才會體認到的事,
而在打工度假的一至二年內,我們卻能很快的增廣見聞,
然後提前去看到一些問題的癥結點。
這些習得的人生技能,都是無用的嗎?
因為無形,所以就沒有價值嗎?
I don't think so~
但國內媒體似乎不這麼認為,
總是不斷的炒作淘金、台勞、人力資源浪費等問題,
甚至被拿來做政黨相互攻訐的資料。
看在正在澳洲生活的人眼裡,
實在有無數的感傷。
是,澳洲的薪水的確較高,
是,相較之下是比較容易存到錢,
(但如果再比對澳洲人的生活方式,其實能存到的就沒那麼多,
因為他們會把錢都花在自己的生活品質上,
只是台灣人節儉的美德,會把賺到的錢存下來而已)
是,我們在這做的工作,或許是我們在台灣不會做的。
但我們在這工作的心態,也跟在台灣的情況不同。
在台灣,工作是生計、是職涯、是可能影響一輩子的事;
在澳洲,工作是體驗、是經歷、是最久也只能做六個月的事。
因為家裡的經濟狀況,沒有辦法讓我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,
(強調,是「生活」,不是「旅遊」),
但其實一直有著想要到不同國家體驗的想法,
因為打工度假這個制度的出現,讓我可以用合法的方式,
一方面體驗、一方面存旅費,然後再用自己賺的錢去遊歷,
對我來說是一種一魚多吃的好方案。
我自認很認真的在實現每件我到澳洲想完成的事,
也越來越能感受到自己在人格特質上的成長,
雖然這些必須要用在台灣的穩定工作與薪水成長來交換,
但就長遠眼光看來,我覺得是值得的。
在30歲的我懂了我可能在中年以後才會懂的事,
也開始學會了對夢想的堅持與對逆境的彈性,
學會了在平凡的生活中找樂趣,
學會如何鼓勵自己、激發自己的勇氣,
讓我真的認為只要肯努力,天無絕人之路,
我知道像我這樣的案例沒有爆點,
最多只是網路上被點讚的好文,
我對於純賺錢的心態覺得很可惜,因為,你可以看到和知覺到的絕對不只這些;
你可以歷練到的,也不只是英文能力,還包括自己心志的鍛鍊。
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少人看到這一點,我遇到的好多人都因這一趟旅程,對人生有了不同的見解。
但,媒體卻從來不會報這些,只報那些為了賺錢、或賺錢賺很大的點。
我寫這篇文章,不是想要攻擊那些以賺錢為目的的人,
因為人各有志,如果你真的心裡清楚自己在做什麼,
那很好,但請不要以偏概全的認為所有打工度假的人都有著這樣的想法。
更令人擔心的是後續會出現的打工度假者,
因為媒體誤導了其他人對打工度假的認知,
更間接的影響了後來出現的背包客的思維模式,
變成一種雞生蛋、蛋生雞的羅生門!
導致很可能只是一窩蜂的、跟上大學一樣成為盲從小綿羊,
但卻從來不想自己到底要什麼。
或許是我多慮了,
不是每個人都會被媒體的議題所操弄,
不是每個人都會去相信那些包裝過來呈現出來的部分事實。
只是,當看到媒體曲解了其他人的努力時,
實在是很忍不住要跳出來反駁一下。
不是怕被貼標籤,
而是以偏概全的說法,
實在是傷害了多少在認真體驗的人。
請好好的聽聽背包客們的聲音,
請好好的看看背包客們的成長,
我們會帶回去的,或許不是金錢,
但會是人生中更為重要的寶藏。
Cheers!